[PDF电子书] 大家丛书:张香桐传
他出身贫寒,历尽坎坷,却敢于面对苦难,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改变命动。
他坚韧不拔,顽强进取,成为我国对神经生理学贡献最大,最负国际盛誉的神经科学家之一,成为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有贡献的人物”之一。
他,就是国际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
和许多幼年便初露头角的科学家不一样,张香桐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他出身贫寒,14岁才踏进小学。
中学三年级因家里遭遇火灾险些退学, 为了筹备大学学费,他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读预科课程。两年北京大学预科,张香桐当了一年半不上课的学生。
抗战中,他在柳江一个破庙中,心无旁骛地对神经解剖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从此奠定了神经学基础。直到36岁才进入耶鲁,40岁时以优异成绩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先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还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器晚成的张香桐能取得这样的学术地位,与其孜孜以求专注做事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在文革期间,他在“牛棚”里还能抓紧时间写科普读物,《癫痫答问》一书就是彼时完成的。
进入耄耋之年后的张香桐仍不辞辛劳,充满青春之锐气。只要身体没有不适,几乎天天早晨按时出现在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办公室。读论文、会友人,或写出访随笔,或写科普文稿,或编往事回想……
青春对于张香桐是永存的,因为他有“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情感”。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