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电子书] 大家丛书:戴逸传
每天傍晚在北京城的铁狮子胡同附近,人们都会看到有位一头华发、笑容可掬的老人背着手,悠然散步。
他在这里已居住了半个多世纪,路过的人,只当他是普通的退休老人;熟悉他的街坊,当然知道老人响亮的名头——国家清史篡修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一代史学大家:戴逸。
“清史是我的专业,我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它。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
26年,戴逸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小官吏家庭。他很小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巧的是,他家就住在江南有名的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瞿家的对面。
小时候,戴逸经常光顾常熟的几家古籍书店,碰到喜欢的书,就想方设法买下,日积月累,到高中时,戴逸差不多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小藏书室,“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独处小楼之上,青灯黄卷,咿唔讽诵,手握彤管,朱蓝粲然”。
读大学时,戴逸起先读的是上海交通大学铁路运输专业,到了1946年,他毅然放弃已经读了两年的交大,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史学系,向着成为历史学家的梦想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全国解放后,戴逸重回北京,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25岁时,他以一部20万字的《中国抗战史演义》,在史学界崭露头角。在33岁时,他开始参与新中国首次清史编纂工作。四十多年来,戴逸曾经三次参与清史重修工作,但都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而废。2001年,戴逸在《望》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重修清史。到了2002年,国家批准了清史工程,第四次清史重修工程终于启动,戴逸被任命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而此时的戴逸已经76岁。
“阅读和研究清史犹如站在高山之巅,凝视先人们走过的那段路程,有喧嚣的朝市,血洗的战场,也有崎岖的山径、冷漠的村庄,一幕又一幕不同的历史场景显示在眼前。”
他主持撰写的《简明清史》、《清通鉴》、《清史人物传稿》、《清史编年》等清史专著,使人们对清朝历史有了甚为清晰的了解,他本人也被誉为清史研究第一人。
读这本书,你会看到戴逸一生的清史情结,“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所言,正是他心向往之的清史境界。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