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电子书] 舌尖上的毒:酷农解密食品安全


舌尖上的毒:酷农解密食品安全

陈晓卿让我们看到“舌尖上的中国”——腊肉、松茸、排骨藕汤、火腿……
而孙焕平,一个来自江苏淮安的普通农民,却以其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舌尖上的毒”——毒大米、毒面条、毒豆腐干、毒粉丝、毒豆芽……
这是歌舞升平太平盛世背后的阴影,但唯有看到黑暗,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呼唤光明!

“这是双氧水,加入豆腐干中可以让它更白、更亮,也能卖好价钱。”
这是孙焕平第一次从师傅口中吃惊地得知,好吃的脆豆腐干里面要加双氧水。硬着头皮做了三天,他的手掉皮、溃烂。这东西怎能给人吃呢?他从此不再做。
可是,整个村子所有脆豆腐作坊都在用双氧水。从此,这个来自周恩来故乡江苏淮安的普通农民,走上了一条揭露中国食品安全的不归路……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孙焕平有意识地探访黑作坊,揭露有毒食品的造假过程以及相关的利益链。从2009年4月7日起,他开着自己购买的一辆厢式小卡车,和志愿者一起走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历时7个月,行程5万里,义务宣传《食品安全法》,并因此被入选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作家曹永胜用一支冷峻而充满忧思的笔,完整再现了一个只读过八年书的农民如何成为食品安全专家的历程,该书字字铿锵,双线并行,一条线全景再现了一位食品安全斗士孙焕平数年来的鼓与呼,苦与乐;另一条线无情揭露了豆芽、豆腐、水发产品等“舌尖上的毒”的炮制过程。
孙焕平的事迹,折射出中国食品安全的困境——孙焕平呼吁食品安全遇到的阻力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有的来自监管部门的阻挠;有的来自不法商贩的威胁甚至是拳脚相加;甚至他想要维护的群众,有一部分也并不理解,认为他追名逐利。
与孙焕平艰难的维权历程相比,书中刻画的毒食品制作却是不断的魔高一丈,手段之先进,组织之严密令人咋舌——奶粉生产厂家为了绑架幼儿的口味而添加香精;各种名目的食品造假培训班横行于社会,应者云集;人造鸡蛋只需要用三天时间花几百元就可出师,而且技术已经从第一代的无壳熟蛋技术进化到了第五代有壳生蛋技术;河北栾城的毒粉丝制造,沈阳近郊的头发酱油等等都已经不是小作坊作案,而是成规模的团体作案……

这本书以纪实的方式,记述孙焕平不平凡的经历和饱含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激发我们对造成食品安全危机的多重因素进行思考。民以食为天,不安全食品的生产者也必会成为“舌尖上的毒”的受害者。
希望本书能够增强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唤醒企业的社会良心!


网友分享资源数: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