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电子书]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孙中山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孙中山

也许你看过国民党书写的孙中山
你也一定知道共产党眼中的孙中山
但这一本,是个美国人眼中的孙文
不是通过史料索引,而是最真实、亲近的接触
孙中山长达十三年的美国顾问保罗.林百克,为我们提供了最直观、独特的视角
来“补课”这个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作为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在死后却得到了国共两党的共同尊崇,国民党尊称其为总理、“国父”,共产党尊称其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但确凿的历史资料却表明,他与直接催生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并不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紧密——革命发生时他已流亡国外多年,直到革命发生2个多月后的12月25日才返抵上海。那么,他又以什么理由如此备极哀荣,直至被尊为国父呢?
作为唯一一部在撰写时得到孙中山先生本人帮助和认可的传记,美国人保罗·林百克的《孙中山传》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回忆和口述,借助宋庆龄的介绍和支持,通过采访少数幸存的老一辈国民党同志和家人等多方搜集材料,并结合他自己的观察、体会和考证,忠实地记录了孙中山先生的人生轨迹,全面而生动地为我们勾画了他从一个辛苦劳作的农家孩子一路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心路历程和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可以为我们提供某种解答。
在林百克的记述中,孙中山先生对于一切事物都有他自己独立的思考,这种反叛精神在幼年时代就已初露端倪。在日复一日死记硬背那些启蒙典籍时,他大胆地向私垫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在亲眼目睹海盗们对村民财富的洗劫时,他第一次萌生了如何才能保护人民的思考;在面对官兵对百姓的血腥压榨时,他义无反顾地向劫掠的清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姐姐遭受缠足陋习的残害时,他再一次向传统发起了抗争……这每一次都让他的心灵接受洗礼,也让他更加深入地去思考观察社会、反思传统,以及探寻未来的出路,都成为了支撑他最终成为中华民国创立人的因素。
本书作者保罗.林百克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顾问,为了写孙中山先生的传记,除搜集了大量资料外,还采访了孙中山的家人和同志,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同时也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以及他对孙中山的情感、崇拜真实地叙述在这本传记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国人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赞同、支持与参与。
书中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为建立民国和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不息的一生,对孙中山童年时代的故事和其所经历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予以精雕细琢,演绎出清末民初那段动荡不安又波澜壮阔的历史。


网友分享资源数: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