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现代人小丛书:画地为牢 推荐阅读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对人性与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本书则呈现了莱辛本人对小说中曾涉及的许多重要议题的真实看法,让我们得以窥见小说之外的莱辛。
◆莱辛在佐证自己的论述时用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更是坦诚和反思了自己青年时代对意识形态的狂热,让人倍感真诚。

内容简介

  莱辛回望20世纪,回顾她这一生,看到的是一系列大型群众事件、情绪的舞动、狂热的党派热情连绵起伏。这些事情的不断上演使我们无法理性思考。
在本书中,莱辛阐述了作为人类的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如何频繁地受到人类野蛮本能的控制?心理学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又如何被专家们利用,变成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诡计?我们如何沦为群体意识的囚徒,一再重复党同伐异的历史?
透过分享她的生命经验、政治生活、思想历程,以及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结合*新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历史掌故,莱辛为这个分裂的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世界和自身的可能性。
读者言

反乌托邦。轻薄的散文集。值得反复阅读。冷静,清醒,简洁。并不是因为我是Doris Lessing超级小说迷才来推荐《画地为牢》(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奥威尔、《狂热分子》、《乌合之众》、马歇尔•麦克卢汉,或者内奥米•克莱恩,或者诺姆•乔姆斯基等,她理解得很好,重申了常识。书写于1986年,书中有不同的战争、不同的时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整个欧洲和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达成共识,认为资本主义正在煽动战争,而所有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与此毫无关系。然而,当战争真正降临,那股有害却吸引人的狂热就开始蔓延,那些正直、理性、值得尊敬的反战决心全部被遗忘。”

在战争中我们竟然愿意接受这种非理性的信念。一时之间传遍全国的真理,下一刻就会变成谬误。经历过一次这样的转变,就足以让你以后永远对当前流行的态度持批评态度。“如果你们够幸运,你们会凭着自己在偏执与不容异己的道路上习得的本事所构成的经历而崛起。你们会明白,在公众整体陷入疯狂的时期,正常人谋杀、毁灭、说谎、颠倒黑白是完全可能的。”

只要我们活着就会生存在在权威之下。难道没有办法逃出这个监狱吗?莱辛写道,我们从一开始就被野蛮的社会和野蛮的领袖所控制,她在这本书中描述的是我们野蛮的过去是如何控制我们直到今天的。但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有能力从一个超然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自己,作为个人和社会,来看待荒谬和非理性。

这里她强调了“他者之眼”。

就像我们现在看待上世纪祖先们做的一些事情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甚至觉得荒诞可笑,我们不妨设想百年后,后人又是如何审视我们现在的行为的。“我们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被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所洗脑。当我们去往另一个国家时才可能察觉这一点,也才可能站在他者的角度回看我们自己的国家。对此我们找不到解决办法,只能记住这个事实。”即便像现在信息比任何时代都发达,我们会发现隔膜一点没有减少,因为我们并不会真的去理解这些信息,对于成熟的信息来说,我们的思维还处于“幼儿阶段”,我们也没有使用“他者之眼”就了解彼此。

莱辛看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们正被一波又一波的大规模消费浪潮所控制,而在这股浪潮持续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问一些冷静、严肃的问题……似乎集体意识是无法抗拒的。毕竟,我们都生活在群体中,我们从群体中获得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意义,我们的身份。当我们在一个群体中,我们倾向于像这个群体一样思考,我们甚至可能有意地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社会坚持正统、单一思想和口号式的思考时,它必须为此付出何种代价:苏联是一个沉默的、错位的、低效的、野蛮的社会,因为它所坚持所谓那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将思想的多样性视为非法。”

“每时每刻你们都会被淹没在批量生产和反刍的意识与观点里,这些意识与观点的真正活力来自群氓、口号与模式化思维。你的一生都会受到压力从而参与群众运动,而如果你胆敢反抗,那你每天都会受到来自各种各样的群体的压力,通常来自最亲密的朋友,以使你顺从他们。”

我们唯一可以持续不断去做的,在于反思的自我意识,密切观察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我们审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时,当我们审视自己的信仰时,当我们问自己如何形成这样的行为的或我为什么害怕那样做?当我们观察压迫我们的力量时,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力量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是外部事物的内化。


网友分享资源数: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